口吃,也被人们通俗地称为结巴,表现为说话不流畅,伴有不自主的语言重复和延长现象,从而导致了交流的困难。这种情况下多发生于儿童时期,需要家长多加注意。家长需要了解口吃结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?口吃会不会自愈?等问题,在孩子出现相关症状之后,正确的进行引导。
口吃的原因是什么
1、遗传因素:如果家族中有口吃患者,亲属的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,同卵双胞胎中同病发生率高于异卵双胞胎;
2、生长发育:有些患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口吃,这是生长发育过程的生理表现;
3、模仿行为:少数患者在遇到口吃者或观看动画片后会模仿口吃行为;
4、心理因素:部分患者由於精神壓力和心理因素,如社交恐懼症、接觸陌生人、處於陌生的環境等,容易出現口吃。有些患者在急性精神創傷或慢性長期創傷後出現口吃。
口吃的表现有哪些
口吃的症状表现常见是有说话不清晰、言语障碍、会经常停顿说话、会拖长打断语言、说话不流利等表现。还会有一些特定的情绪反应,比如容易紧张、焦虑、会害羞等反应现象。少部分患者因為舌肌震顫問題,而引起各種症狀,情緒上會不穩定。要進行矯正治療,可通過藥物方式或者心理治療。
口吃会不会自己变好
大多数孩子的口吃可以自行恢复,但只有少数孩子在成年后仍会口吃。儿童口吃并不是真正的口吃,通常被称为发展性言语流利度。
多见于2至5岁儿童。这个阶段只是语法学习的阶段。当孩子掌握了语法和句法规则后,这种口吃就会逐渐消失。
因此,當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出現短暫性口吃時,家長不要過於著急,更不要過多干預,並提醒寶寶說話流利,避免口吃。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需要緩慢、簡單、愉快,並規定語法和句法規則。
口吃期怎么引导
1、改变语速
当宝宝使用语言表达时,家长可以要求宝宝放慢说话速度,尽量让宝宝完整地表达语言。在放慢宝宝说话速度的过程中,如果宝宝出现发音不正确或断断续续的单词,家长可以给予口头提醒,让宝宝自己纠正。
2、心理安慰
平時在寶寶表達語言時,家長不要給寶寶太大的心理壓力,也不要責罵寶寶糾正,以免寶寶在情緒緊張的狀態下表達語言。
3、游戏练习
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玩一些游戏,比如故事接龙或者唱儿歌等,可以潜移默化地训练宝宝语言表达的流畅性。
“口吃结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?口吃会不会自愈?”针对这些问题,在上文中已经进行了介绍。口吃是很多儿童都存在的一种情况。對於存在口吃孩子,家長有耐心,仔細引導,能有效改善症狀。如果口吃的情況一直沒有改善,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,並採取合適的治療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