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颈癌怎么引起的?这6类人更容易中招,自查预防刻不容缓!
宫颈癌是一种生殖道恶性肿瘤,对女性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。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更是在不断增加,且患病人群的年龄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。因此女性朋友需要增加对宫颈癌的了解,在平时做好预防工作。为了帮助女性朋友更好的预防宫颈癌,本文就来全面的介绍一下这种疾病。
什么是宫颈癌?
宫颈癌是起源于子宫颈上皮细胞的癌症,子宫颈上皮由子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和子宫颈管柱状上皮组成。宫颈癌好发于子宫颈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接部的转化区。
目前认为,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,通常开始是癌前病变,然后逐渐发展,最后突破上皮下基底膜形成宫颈癌。一般认为,从宫颈的上皮内病变发展为浸润癌需要数年或十几年。
宫颈癌的临床表现有哪些?
1、早期的宫颈癌:可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和体征。随着病情的进展,可出现以下症状:
(1)阴道流血: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,即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阴道流血。也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,或经期延长、经量增多。老年患者常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。
(2)阴道排液:多数有白色、血性、稀薄如水样或米泔样、有腥臭味的阴道排液,晚期患者常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,可有大量米泔样或脓性恶臭白带。
2、晚期的宫颈癌:会对身体造成更多的影响,可出现以下症状:
(1)肿瘤压迫或侵蚀膀胱时,可能会出现尿频、尿急等症状。
(2)肿瘤侵犯直肠时,可能会出现肛门坠胀或里急后重的表现。
(1)肿瘤侵犯淋巴管和神经时,导致下肢肿胀和疼痛。
(2)肿瘤侵犯输尿管时,可能会导致肾积水和尿毒症等症状。
(3)由于肿瘤的消耗,可能出现恶液质表现,如消瘦、发热、全身衰竭等。
如果出现上述任何征象,就需要就医了。虽然上述征象还可能是其他非肿瘤原因所致,但是唯一能确诊的方法就是去看医生。
宫颈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?
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(HPV)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病因,99%以上的子宫颈癌组织发现有高危型HPV感染。因为HPV可以通过性行为传播,一些性生活相关的因素可能会通过增加HPV感染的风险而增加宫颈癌发生的几率。
宫颈癌高危因素包括:
1、初次发生性行为过早,尤其是小于16岁;
2、多个性伴侣:相比于仅一个性伴侣的人群,有两个性伴侣的人群发病风险增加了一倍;
3、高危性伴侣:指已知HPV感染;
5、有外阴或宫颈上皮内瘤变史或癌症史;
宫颈癌的治疗与预防
治疗子宫颈癌的方法有手术、放疗和化疗。手术通常用于早期子宫颈癌,放疗通常用于中晚期子宫颈癌,化疗通常用于辅助治疗或晚期复发性子宫颈癌。对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,还可以使用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及其联合治疗的全身系统性治疗。
治疗子宫颈癌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一般情况、年龄、肿瘤分期等因素,并根据手术和放疗后肿瘤消退情况进行调整。治疗方案应该个体化,根据患者的情况医生可以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。
宫颈癌的预防方式主要分为三级预防:
一级是接种HPV疫苗,这种疫苗已经在中国上市,经过多年的试验和使用数据证明很有效。同时预防高危因素,保护自己,如固定性伴侣、使用安全套、戒烟以及提高免疫力等。
二级是定期筛查,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和HPV感染检测已经广泛覆盖了很多城市,不少单位也将其包含在年度体检项目中。
三级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,主要目标是尽量减少其转变成宫颈癌的风险。
综合进行一、二、三级预防可以帮助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,使宫颈癌真正做到“可防可控”。
什么是HPV疫苗?
HPV疫苗是全球第一个能够通过注射方式预防肿瘤的疫苗,主要通过预防高危亚型HPV病毒感染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。
美国CDC认为HPV疫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宫颈癌,目前市场上有三种HPV疫苗可供选择。其中二价疫苗适合9-45岁人群接种,可预防HPV16和18高危致癌病毒;四价疫苗适合20-45岁人群接种,增加了对HPV6和11两种亚型的预防,同时可预防尖锐湿疣;九价疫苗针对9-45岁人群接种,可以预防 HPV6/11/16/18/31/33/45/52/58型9个亚型。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年龄、经济实力,以及方便程度进行选择。
HPV疫苗是灭活疫苗,安全性较高,不会造成接种者的HPV感染。虽然在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,但这些不良反应通常是轻度的,并且大多可以自行缓解。
然而,即使注射了HPV疫苗,也不能完全保证不发生感染和病变。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,还应该进行定期筛查,并及早发现疾病。此外,建议女性积极加强锻炼、提高自身免疫力,改善个人生活习惯,降低HPV感染几率。
宫颈癌在女性中发病率较高,而且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,一旦发现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,治疗难度也相应增加。而了解宫颈癌的病因和预防方法,采取科学、合理的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,定期进行筛查和治疗,是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关键。女性朋友们应该重视自身的健康,加强自我保护意识,远离宫颈癌的威胁。